贵州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程类)
 (2019级  使用)
 一、专业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演变,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专业。为了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校于2012年开办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专业的专门知识,能够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结合地理专业优势,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熟悉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输出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
 2、具有在环境科学相关领域、行业和技术体系内,较熟练进行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和实施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的项目;
 4、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具有强健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能够负担未来几十年的社会重任。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
 (2)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并结合环境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
 (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具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批判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1)掌握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基础化学知识。
 (2)掌握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
 (3)具备环境科学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
 (4)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4.研究:具有环境生物技术、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环境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数字化管理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与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整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撰写科技报告的能力。
 (1)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并优化实验技术与方案。
 (2)掌握开展初步工程设计的工程知识,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探讨复杂环境问题。
 (3)掌握复杂环境保护实施活动中涉及的重要技术指标,研究达到指标的工程技术途径。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理解实际活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2)掌握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运用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的知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2)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学生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能正确认识并评价环境保护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8.职业规范:学生具备研究生课程学习所需的认知和基础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入门的职业,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热感,懂法守法;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用人单位评价好并具有一定社会反响,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复杂人的角色。
 (1)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好。
 (2)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应起的作用,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2)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对环境科学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
 12.终身学习: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
 (1)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2)能不断学习,并具有适应社会和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并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工程知识  | 
        | 
     √  | 
        | 
        | 
        | 
    
    
     问题分析  | 
        | 
     √  | 
        | 
        |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研究  | 
        | 
     √  | 
        | 
        | 
        | 
    
    
     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工程与社会  | 
     √  | 
        | 
        |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  | 
        | 
        | 
        | 
        | 
    
    
     职业规范  | 
     √  | 
        | 
        | 
        | 
        | 
    
    
     个人和团队  | 
        | 
        | 
     √  | 
        | 
        | 
    
    
     沟通  | 
        | 
        | 
        | 
        | 
     √  | 
    
    
     项目管理  | 
        | 
        | 
     √  | 
        | 
        | 
    
    
     终身学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