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潘峰华教授、郑龙飞老师应邀莅临我院作学术报告。讲座在地环学院3309会议室举行。
潘峰华教授作了题为“上市企业地理学”的学术报告。潘教授以“中国企业为何选择在特定城市设立总部或赴海外上市”为切入点,从融资、治理、激励和发展等多维度解读企业上市动因,并深入探讨了上市企业空间分布背后的地理逻辑。通过“上市企业(总部)在哪里?”“哪些城市上市企业市值与该城市经济规模比值更高?”“中国企业去境外哪里上市?有怎样的动态变化?”等关键问题,引导师生思考“何为地理学视角下的企业研究”。报告结合中国城市证券化率(CSR)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展示了空间分布、制度背景、集聚经济等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揭示资本市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复杂联系,体现了跨学科融合在理解经济地理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郑龙飞博士作了题为“Intracity accessibility and intercity mo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high-speed rail system”的学术报告。郑博士以“偏远高铁站的关闭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内可达性是否影响高铁出行?”“如何预测城际高铁客流?”“哪些因素导致高铁站客流不足?”等问题,引导师生思考“何为高铁站可达性的地理学研究”。通过分析2014至2016年间32亿条高铁票务数据,郑博士构建了城市内高铁站可达性指标与城际出行潜力模型,系统展示了“找要素(如站点位置、交通方式)、看关系(如可达性与客流的关系)、做评价(如站点分类与政策建议)”的跨学科研究路径。研究不仅揭示了城市内可达性对高铁客流的显著影响,还识别出三类高铁站类型,并提出差异化的规划与运营策略,为高铁站点优化与区域交通一体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师生们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做好人文与经济地理研究也受到新的启发。

一审(校):蔡永龙;二审(校):赵 航;三审(校):赵翠薇